[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]揠苗助长的故事


寓言故事 2021-09-27 12:03:36 寓言故事
[摘要]本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,便将禾苗往上拔,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。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,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,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

【www.520dbs.com--寓言故事】

本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,便将禾苗往上拔,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。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,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,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道理。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:"欲速则不达",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“,要尊重自然规律。文章短小精练,先是用寥寥数语,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令人可叹又可笑的“揠苗者“形象,然后又加以评论,可谓画龙点睛,使人顿悟作者的用意所在,叙议结合,相得益彰。以下是由五度学习网分享的与【揠苗助长】相关资讯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成语解释

  基本信息

  【成语名称】 揠苗助长

  【汉语注音】yà miáo zhù zhǎng

  【释义】揠:拔起。把苗拔起,帮助其生长,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,强求速成,反而把事情弄糟。也作“拔苗助长”。

  成语示例

  1.揠苗助长,苦心极力,卒无所得也。(宋代吕本中《紫微杂说》)

  2.揠苗助长式的教育,是对学生个性的一种摧残。

  成语典故

  原文

 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,芒芒然归,谓其人曰:“今日病矣!余

  助苗长矣!”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

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。以为无益而舍之者,不耘苗者也;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。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(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

  译文

  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,疲惫地回到家,对他的儿子说:“今天我累坏了,我帮助禾苗长高了!”他儿子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,禾苗却都枯萎了。

  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。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,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。妄自帮助它生长的,就像拔苗助长的人,非但没有好处,反而危害了它。

  注释

  ①[宋人有闵(mǐn)其苗之不长(zhǎng)而揠(yà)之者]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禾苗的人。宋,国名,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一带;闵,同“悯”,担心,忧虑;揠,拔

  ②[芒芒然归]很疲劳地回到家里。芒芒然/茫茫然,疲劳的样子;归:回家

  ③[其人]他家里的人。

  ④[病矣]累极了。

  ⑤[其子趋而往视之]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。趋,急行,跑;之,代词,它,代禾苗。

  ⑥[苗则槁(gǎo)矣]禾苗却枯死了。则,却;槁,枯槁,枯死。

  ⑦[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]意思是说,天下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,不想帮助它生长的人是很少的,寡,少。

  ⑧[只想无益而舍之者]认为帮助禾苗生长没有好处而抛开禾苗(不管)的人。想,没想好处;舍,抛开不管。

  ⑨[不耘苗者也]那些不苗者也]那些不去锄草的人。耘,锄草。

  ⑩[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]不但没有益处,反倒害了禾苗。非徒,不但,不只;之,代词,它,代禾苗。

  教材

 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寓言二则。

  这则寓言被收入沪教版初中同步课课精炼P61页。

 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寓言二则。

 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的寓言两则。

  这则寓言被收入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的寓言两则。

 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小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的寓言两则收入。

 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初中苏教版一年级下册《全品作业本》收入。

 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初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《课堂练习册》收入

  这篇寓言被收入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寓言两则。

 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初中语文扩展阅读BBS系列修订版收入。

 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新编中学古诗文读本收入。

  这则寓言的原文被收进文言文收录。

  成语故事:拔苗助长

  古时候有个人,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,天天到田边去看。可是,一天、两天、三天,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。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,自言自语的说:“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。“一天,他终于想到了办法,就急忙跑到田里,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。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,弄得精疲力尽。当他回到家里时,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:“今天可把我累坏了,力气没白费,禾苗都长了一大截。”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跑到田里一看,发现禾苗都枯死了。

  成语启示

  1、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反之,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,即使有善良的愿望,美好的动机,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。

  2、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,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,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。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:"欲速则不达。"

  作者介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孟子(约公元前372~公元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邹国(现山东省邹城市)人。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,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。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散文家,民主思想的先驱。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,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。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、行仁政;在学说上推崇孔子,反对杨朱、墨翟。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。父名激,母邹氏。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,文学家(政治家)。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,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,被后世尊称为亚圣。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《孟子》一书,属语录体散文集,是孟子的言论汇编,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。他提倡仁政,提出“民贵君轻”的民本思想,游历于齐、宋、滕、魏、鲁等诸国,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前后历时二十多年。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“迂远而阔于事情”,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。最后他退居讲学,和他的学生一起,“序《诗》、《书》,述仲尼之意,作《孟子》七篇”。

  词语辨析

  【用法】作主语、谓语,也可作定语,含贬义

  【结构】连动式

  【感情色彩】贬义词

  【近义词】欲速不达

  【同义词】拔苗助长

  【反义词】顺其自然、循序渐进、放任自流。

  【灯谜】揠苗助长(打三字口语一) 谜底:贪快活

更多相关内容:
    木兰诗翻译 杨氏之子翻译 垓下之围 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成语故事大全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朱子家训全文及翻译 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成语故事 大全 《孙权劝学》原文及翻译

    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520dbs.com/gushi/189229.html

相关阅读
  • 【寓言故事有哪些故事】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【寓言故事有哪些故事】著名的寓言故事有哪些
  • 周恩来故事手抄报图片_周恩来故事手抄报 周恩来故事手抄报图片_周恩来故事手抄报
  • [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]揠苗助长的故事 [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]揠苗助长的故事
  • 庄子钓于濮水的于是什么意思_庄子钓于濮水的意思,思想家庄子是怎么死的 庄子钓于濮水的于是什么意思_庄子钓于濮水的意思,思想家庄子是怎么死的
  • 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|揭秘列子御风而行真假:源于道家修炼结果? 夫列子御风而行 泠然善也|揭秘列子御风而行真假:源于道家修炼结果?
  • 灵公好饰文言文翻译|晋灵公被杀是恶狗惹的祸?晋灵公是怎样的皇帝 灵公好饰文言文翻译|晋灵公被杀是恶狗惹的祸?晋灵公是怎样的皇帝
  • 【景颇族服饰】景颇族文化艺术,景颇族的音乐特点 【景颇族服饰】景颇族文化艺术,景颇族的音乐特点
  • 撒拉族与回族的区别|撒拉族文化,撒拉族音乐文化简介 撒拉族与回族的区别|撒拉族文化,撒拉族音乐文化简介
为您推荐
  • [保安族简介]保安族的“腰刀”是怎样用心铸成的
    [保安族简介]保安族的“腰刀”是怎样用心铸成的
    庄子伟大,常以寓言说清楚一些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哲学,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深受启迪,从而找到自己的地头。无论是齐桓公轮扁的振聋发聩还是梓庆木匠的真实常态,都给了我们地头力真常应物以很好的启迪。地头力不是靠强劲的逻辑去演绎,而是靠活生生的故事去诠释。保安腰刀匠人就是现代版的梓庆。tin保安族文化网
  • 德语专业|德语小说家卡夫卡在文学史上有绝对的地位
    德语专业|德语小说家卡夫卡在文学史上有绝对的地位
    卡夫卡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德语小说家,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宗师的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,他的作品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,经常采用寓言体,而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,永无定论,这也让卡夫卡的作品风靡整个欧洲大陆。    卡夫卡与父亲 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,同时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,
  • [古代成语杯弓蛇影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]古代成语杯弓蛇影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?
    [古代成语杯弓蛇影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]古代成语杯弓蛇影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?
    杯弓蛇影出处东汉 应劭《风俗通义》,时北壁上有悬赤弩,照于杯,形如蛇。宣畏恶之,然不敢不饮。杯弓蛇影解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。    杯弓蛇影  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,自已惊扰自已。杯弓蛇影的典故有一年夏天,县令应郴请主簿(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)杜宣来饮酒。酒席设在厅堂里,北
  • [一群伟大的科学家]任何的一个科学家都无法替代天文学家是谁
    [一群伟大的科学家]任何的一个科学家都无法替代天文学家是谁
    “天上的立法者”是后世科学史家对开普勒的称呼,可见这个人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。虽然开普勒的一生是不幸的,但也是伟大的。关于开普勒的故事流传下来的有许多,有生活中的也有学术中的,了解了之后,对了解这个人物有着积极的作用。   开普勒画像  开普勒的故事一,十六岁获得文学硕士学位,为了当牧师而学
  • 先秦寓言的思想内容_揭秘先秦思想家孔子为什么被人叫做孔老二
    先秦寓言的思想内容_揭秘先秦思想家孔子为什么被人叫做孔老二
    孔老二是文革时期对先秦思想家孔子的代称。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,武力绝伦。元配生有九个女儿,无子。妾虽生了一个儿子,可惜是个残障儿。于是在六十四岁时,又娶了颜氏,才生下了孔子。所以孔子是家里第二个男子,字亦为“仲尼”,“仲”,是第二的意思。因在孔父叔梁纥家的男孩里,孔子排行老二(注1)。始自1967
  • 古代女性刑法|日本古代女性为啥要染黑牙齿?,竟是为了那种事!
    古代女性刑法|日本古代女性为啥要染黑牙齿?,竟是为了那种事!
    老子的师父常枞指指自己的舌头问老子:“我的舌头还在吗?”老子回答说“在”。常枞又指指自己的牙床:“那牙呢?”网络配图 老子看着老师那空荡荡如古河道的牙床似有所悟。这是刘向写在《说苑》里的寓言故事,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常枞同志的牙齿不怎么样。  牙自古以来就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其功能至关重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