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成语]一个成语为何隐藏了千年悬案而且至今无解?


成语故事 2021-04-10 22:03:39 成语故事
[摘要]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夜晚,大病中的宋太祖赵匡胤,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,左右都退开了。不一会,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起身离席,像在躲避什么,接着听到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,并大喝:“好为之”。第二天清早,赵匡胤死。赵光义继位,史称太宗。成语烛影斧声就出自这里。网络配图  对此事历史上看法不一,有说当夜

【www.520dbs.com--成语故事】

 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夜晚,大病中的宋太祖赵匡胤,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,左右都退开了。不一会,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起身离席,像在躲避什么,接着听到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,并大喝:“好为之”。第二天清早,赵匡胤死。赵光义继位,史称太宗。成语烛影斧声就出自这里。

0366e7a206d1220bb2a8521eadce80ec.jpg

网络配图

  对此事历史上看法不一,有说当夜太祖只是向晋王嘱咐后事,并非赵光义篡逆夺位的。据记载,杜太后曾告诉太祖,因为后周皇帝小,他才得以黄袍加身。所以传位,应先传给兄弟,再由兄弟传回他的儿子,这样大宋江山才能永固。太祖于是命赵普起草盟约,藏于金匮,史称“金匮之盟”。

u=2631534929,2382570563&fm=23&gp=0.jpg

网络配图

  也有说太宗谋害太祖篡位的。首先“金匮之盟”是太宗继位后才传出的说法,其次当时太祖长子赵光美已不年幼,而之后太宗扫除赵光美、赵德芳、赵德昭等继承人的做法也让人怀疑。《宋史·太宗本纪》中提出了一串疑问:太宗即位,为什么匆忙就将还剩两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?既有“金匮之盟”,太宗为何要把兄弟赵廷美,迫害得郁郁而终?太祖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因何自杀?

1325231239500.jpg

网络配图

  那么,到底太祖有没有传位光义的意向呢?太祖生前出征或外出,都让光义留守都城,军国大事也让光义参与决策。光义曾患病,太祖亲往探望,还为其烧艾治病,光义若觉疼痛,太祖便先在自身试验以观药效。太祖还曾对人说:“光义龙行虎步,将来必是太平天子,上苍赐予的福德,还要超过我。”

  于是,烛影斧声就成了千古悬案。

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520dbs.com/gushi/155649.html

相关标签:
相关阅读
  •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|精卫填海的故事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|精卫填海的故事
  • [形容琴声美妙的成语]形容音乐的美妙的成语 [形容琴声美妙的成语]形容音乐的美妙的成语
  • 【千古一帝】千古疑案:秦始皇的和氏璧下落何处? 【千古一帝】千古疑案:秦始皇的和氏璧下落何处?
  • 【伤不起的青春 电视剧】伤不起的"预言":慈禧之后清廷已回天乏术 【伤不起的青春 电视剧】伤不起的"预言":慈禧之后清廷已回天乏术
  • [早死打一成语]曹时早死是否家族魔咒:历代单传且都早逝? [早死打一成语]曹时早死是否家族魔咒:历代单传且都早逝?
  • 长勺之战简介|称奇的长勺之战的过程介绍:交战的双方是谁? 长勺之战简介|称奇的长勺之战的过程介绍:交战的双方是谁?
  • 西施若解倾吴国_吴国是因为西施而灭国,红颜祸水终误国 西施若解倾吴国_吴国是因为西施而灭国,红颜祸水终误国
  • 赵飞燕是哪个朝代的_赵飞燕从未干预过朝政,为什么还会留下千古骂名 赵飞燕是哪个朝代的_赵飞燕从未干预过朝政,为什么还会留下千古骂名
为您推荐
  • 【烛光斧影 千古之谜】千古之谜: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写过《后出师表》
    【烛光斧影 千古之谜】千古之谜: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写过《后出师表》
    《后出师表》提到“鞠躬尽力,死而后己”,它是诸葛亮心迹的表白,以后又演变为一个成语,专门用来赞美那些献身国家和民族的伟大“仆人”。但是,诸葛亮真的写过《后出师表》吗?  在陈寿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中,只载有《出师表》,而没有《后出师表》。《后出师表》是刘宋裴松之注《三国志》时引录东晋习凿齿《汉晋
  • 【远交近攻的意思】远交近攻战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军事策略吗?
    【远交近攻的意思】远交近攻战略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军事策略吗?
    “远交近攻”这个成语出自《战国策》中的秦策,范雎建议秦始皇说:“大王不如选择对远方的国家进行结盟,对近国进行攻打。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,得到一尺土地还是大王的土地。”这句话是范雎说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,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计策。  “远交近攻”策略  春秋战国末年,七雄开始了争霸。秦国在经过商鞅
  • [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成语]一个成语为何隐藏了千年悬案而且至今无解?
    [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成语]一个成语为何隐藏了千年悬案而且至今无解?
   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夜晚,大病中的宋太祖赵匡胤,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议事,左右都退开了。不一会,有人遥见烛光下赵光义起身离席,像在躲避什么,接着听到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,并大喝:“好为之”。第二天清早,赵匡胤死。赵光义继位,史称太宗。成语烛影斧声就出自这里。网络配图  对此事历史上看法不一,有说当夜
  • 【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见他】刘备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?
    【为什么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见他】刘备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?
    “三顾茅庐”这个成语相信所有人都知道。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当中的《三国演义》中,写的是刘备三次到茅庐之中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,将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是栩栩如生,同时也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,关羽和张飞的居功自傲描绘得是惟妙惟肖,真可谓是入木三分。而这段“三顾茅庐”的故事,是罗
  • [不忍直视什么意思]不忍直视!太监跟宫女结为夫妻后会做些什么
    [不忍直视什么意思]不忍直视!太监跟宫女结为夫妻后会做些什么
    太监,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。在古代封建王朝中侍奉皇室贵族的主要是侍女和太监,而这太监是指被阉割了生殖器的人,他们不能被称之为女人,可却也因失去了男性的重要特征无法被称之为男人。介于男人与女人之间,太监也是着实活得有几分委屈。可既然如此,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进宫做太监呢?网络
  • 匡衡的成语故事_匡衡因凿壁偷光著名,晚年因为偷窃被打回原形
    匡衡的成语故事_匡衡因凿壁偷光著名,晚年因为偷窃被打回原形
    匡衡这个名字,或许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,但如果说起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,只怕很多人都会感到耳熟能详——是的,匡衡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,不过,很多人只知道匡衡少年时的勤学刻苦,却不知道他晚景凄凉。网络配图  匡衡的人生是很励志的,汉宣帝时期,匡衡就进了汉朝朝廷做官,到了汉成帝时期,匡衡还一度官居丞相,
  • 刘禅乐不思蜀成语故事|刘禅乐不思蜀并非是掩饰:刘禅不存在复国的可能
    刘禅乐不思蜀成语故事|刘禅乐不思蜀并非是掩饰:刘禅不存在复国的可能
    蜀汉景耀六年(公元263),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,刘禅投降。第二年,刘禅全家来到洛阳,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。这时候,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,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。在一次宴会上,司马昭故意安排蜀国的歌舞节目给刘禅看。跟随刘禅到洛阳的人都感到了亡国的悲伤,唯独刘禅却无动于衷,嬉笑
  • 郑和七下西洋的成语_郑和七下西洋: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?
    郑和七下西洋的成语_郑和七下西洋: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?
    郑和本姓马,小字三宝,云南昆阳人,出生于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。郑和长相魁梧,博辩机智,“资貌才智,内侍中无与比者”,深得明成祖朱棣的信赖,是成祖的心腹。“郑和下西洋”的壮举使郑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。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,他受明成祖的派遣,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驰骋万里海域,先后七次下西洋。郑和
  • 【汉武帝是谁】解密:汉武帝为何将初恋情人陈阿娇囚禁至死?
    【汉武帝是谁】解密:汉武帝为何将初恋情人陈阿娇囚禁至死?
    “金屋藏娇”,原本是一个美丽的成语故事。  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,汉景帝的儿子胶东王刘彻4岁时,非常喜欢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,当众立下志愿:“若得阿娇为妇,当以金屋贮之。”  意思是说:如果能得阿娇做妻子,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。  后来,汉景帝去世后,16岁的刘彻继位。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
  • 【曹丕为什么杀甄宓】曹丕和甄宓洞房房花烛夜为何拿葫芦喝交杯酒?
    【曹丕为什么杀甄宓】曹丕和甄宓洞房房花烛夜为何拿葫芦喝交杯酒?
    不知各位有没有跟小编一样,最近在看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》,小编进度慢,才看到曹丕和甄宓结婚这一段。新婚之夜,曹丕与甄宓相对而坐,拿起了桌上一个葫芦做成的瓢,俩人就这样喝起了交杯酒。手动为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》剧组点个赞,在喝交杯酒这个细节上,处理的很贴近历史。作为曹操魏王世子的曹丕,肯定